該不該給經銷商壓貨,這個問題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!
發(fā)布時間:2016/5/19 信息來源:武漢中央空調精品超市
該不該給經銷商壓貨,這個問題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!
在庫存管理中,該不該給經銷商壓貨,一直是一個遮遮掩掩的話題。

作為中央空調企業(yè)的老板,一方面希望經銷商的渠道庫存少一點,再少一點,免得日后擦屁股的事情太多;另一方面,在巨大的庫存壓力和現金流的誘惑面前,又希望將倉庫里的陳芝麻爛谷子都能轉移到經銷商的倉庫,多一點,再多一點。
于是,我們經常看到:區(qū)域經理天天逼著經銷商下單,提貨, 只要你提貨,其它一切好談,如果不提貨,一切免談!面對這一切,經銷商欲哭無淚,倉庫滿滿的貨,不僅占用了幾乎全部的流動資金,而且額外增加了倉庫成本,貨物損害風險,一年到頭忙到晚,年底一算,全壓到貨物上了!
那么,
到底該不該給經銷商壓貨呢?
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!

一個經銷商的成長史!
早年我在某企業(yè)負責某區(qū)域市場,曾親手開發(fā)了一個經銷商老A。我和老A一直保持比較密切的聯系,直至2011年我離開這家企業(yè)后,我倆的關系都一直非常不錯。
2013年,我出差到該地區(qū),提前打了一個電話給老A,老A很高興,一定要約我晚上聚聚。我如期赴約,酒桌上兩人相談甚歡,天南海北,胡吹海侃。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,大半瓶白酒下肚,在我們即將結束這次吹牛打屁的高潮部分時,老A突然趴在酒桌上嗚嗚地大哭起來。
我甚是奇怪,雖然我跟老A關系挺鐵,但哥們的感情不至于上升到幾年不見,執(zhí)手相看淚眼的地步!
我姑且平復內心的激動,怯怯地問:“咋啦,兄弟?”
老A接下來的一段才真讓我大開眼界:
“兄弟,我做生意25年,15歲就開始出來做小工,19歲自己有了第一家店。從此以后,生活開始穩(wěn)定,日子也開始好過起來。
15年前,在我們這個地方,一年做個四五十萬元生意的經銷商大概有五六個,我們平時也在一起喝酒、泡茶、釣魚、攝影。那時候產品利潤高,有貨就能賣,小日子過得挺滋潤。
你們品牌當時剛到我們這里的時候,我知道第一個找的客戶不是我,是那幾個和我一起玩的經銷商,只是人家都死活不干,你們最后才找我的。
可是一接手你們的品牌,我的那些好日子就算到頭了,我一年才做四五十萬元,第一個月我還暈頭暈腦的時候,你們就給我發(fā)了10萬元的貨,還說3個月考核不達標就把我干掉。
真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啊,我看著倉庫里的一堆貨,真是欲哭無淚。還好,你壓完貨后,又帶著一幫搞推廣的人忽悠我:老A啊,你不能坐在家里等生意上門啊,要走出去,搞分銷、做推廣、進小區(qū),什么坐商變行銷的那套鬼話。
我也是看著倉庫里的那堆貨心慌,那可是真金白銀的錢!只能屁顛屁顛地跟著你去搞分銷、做推廣、進小區(qū),感覺又回到了19歲剛開店時的光景。
到月底,那10萬元的貨還真賣得七七八八了,我剛想喘口氣,20萬元的貨又壓到了我的倉庫,這是不準備讓人活的節(jié)奏啊!
又只好把頭一蒙,把心一橫,閉著眼睛往前沖,跑工程、跑裝修公司,想著法把東西一點一點地往外賣啊!
就這樣不知白天黑夜地干了一年,回頭一看,**,當年我居然賣了130多萬元,放在過去,想都不敢想!
從那以后,你們主動壓貨,我默默承受,一干就是13年。13年。13年過去了,現在我一年能做5000萬元,而當年跟我一起玩的那五六個小伙伴,有兩個還是一年只做四五十萬元的生意,多的也就只做100萬元、200萬元的生意。因為選擇你們,因為那讓我睡不著覺的庫存,我莫名其妙地成了這個地區(qū)的老大!
出了區(qū)域老大,雖然沒有經銷商會去主動接受庫存。
為什么要給經銷商壓貨?
其實理論說多了無益,千條萬條只有一條:經銷商的錢在哪里,經銷商的心就在哪里!這就是為什么企業(yè)培訓的時候,員工容易睡覺,老板都會打起精神!很多所謂免費的培訓,想著法都會讓你出點血。更何況你不壓,別人就會壓,等到經銷商圍著別的品牌轉的時候,你哭都來不及啦!
國內廠家尤其是國內品牌廠家,月底壓貨是常事。我們雖然不能為壓貨叫好,但壓貨的實際結果是:渠道充斥的貨品提高了渠道貨物的流轉響應速度,同時迫使商家與廠家一起更多地關注市場的拓展,而不是坐在店里等客上門,這反而成為提升渠道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。
其實,現實一點說,如果你連貨都壓不進去了,你那渠道銷售有沒有,也就無所謂啦!
本文來源:TOP品牌聯盟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
【 作者:temp 】【 打印本頁 】【 關閉本頁 】